奮起湖車站若從森林鐵路的登山路段竹崎站算起,恰好為山地路段的中點。因為車站周邊佔地面積廣大,除了是鐵道沿線最大的車站外,也是全線唯一擁有雙月台的大站。早期森林鐵路客貨運列車在此上下山交會,因為蒸汽火車行駛速度緩慢,從嘉義到阿里山一趟路程往往需要七八個鐘頭,因為旅程遙遠,用餐的問題往往變得非常棘手。火車行駛到此已近中午用餐時間,趁蒸汽火車頭添水加煤之餘,司機工作人員也可稍做休息,對旅客而言,此段空檔時間正好用來解決民生問題,便當產業便應運而生,因此也造就了奮起湖的「便當王國」聲譽。
奮起湖奮起湖的房舍依山坡而建,最早發展的老街是從文物陳列館一帶開始,也就是俗稱的「下腳店仔」。早年沒有街名,當地人僅以「街仔」稱之,是奮起湖商家最早聚集的地方。在阿里山公路、鐵路未開闢前,這兒即已略具雛形,可說是條百年老街。後來火車站附近的商家逐漸發展,火車站下方有一條500公尺左右的老街,街中的店家販賣特產,例如當地的便當、豆腐和糕餅等美食,總是吸引不少遊客購買。由於旅遊興盛,這條台灣海拔最高的老街也成為許多人旅遊阿里山必訪的地點。
隨著80年代初阿里山公路開通,奮起湖的重要性逐漸下降,這一帶老街因鐵道逐漸沒落而蕭條。直到近年來,因旅遊風氣盛行,加以周遭自然景觀豐富,乃再度成為阿里山風景區重要的據點。儘管外在環境多變,老街始終維持狹窄陳舊的樣貌,街道兩旁都是低矮的木造建築。巷道不長,商店卻分佈整齊,有專賣特產的雜貨店,更有數十年歷史的豆腐店、販賣鞋子衣服的百貨行等等,多數至今仍保持昔日風貌。遊客漫步在老街中,彷彿進入時光隧道。環繞在老街外側的聯外道路,全是石階步道。一層接著一層,上上下下,面積不大,像極了北台灣九份的縮小版。因為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與九份類似,也有人稱它是阿里山的九份,或是阿里山的悲情城市。奮起湖老街上不只有美食,難得的是,常可探見古老用品,例如阿嬤時代搽的面霜、陳孟宗開的老百貨鋪裡的童裝、衣褲、針線等。若要想買些紀念品,老百貨鋪裡有印上火車的T恤、帽子,算是老街少見的「現代物品」。而最近爆紅的大概是有70多年歷史的「白熊面霜」了。
奮起湖老街上還有一些別具特色的商店和工作坊。譬如,奮起湖飯店旁的木屐館,展示各種木屐,從草繩製作到皮雕、彩繪,或從日式夾腳到正統非夾腳的,樣式非常豐富。何以在此有一木屐商店?原來奮起湖過去是木屐的製造重鎮,加上昔日街道大多用煤渣鋪設,穿木屐不黏腳,因此當地人都視木屐為最佳的代步工具。木屐館隔鄰有一家自然生態圖書館,這間茶坊提供了各種生態圖鑑、書籍以及錄影帶,對當地文史相當熟稔,經常帶領嚮導活動。
老街盡頭是1950年代初在此落腳的中藥舖。見證了過往的林業興盛繁華,是當時唯一的一間藥舖,叫茴春堂。如今林業沒落,中藥店仍在營業,50年歷史的櫃台亦完整地座落於門前。如今藥店生意依舊不惡,還以獨門燒酒雞配料,聲名遠播。吉祥草仔粿店頭門口,還有一具手搖的古董傳話筒式電話,是李耀卿父親擔任森鐵二萬平站站長時留存下來的。當年日本為了確保鐵路暢通,高級幹部家中都有裝電話,用檜木製成,設有喇叭用來講話,旁邊掛一個像醫生聽診時的聽筒,相當雅緻,更讓人懷念早年蒸汽火車和奮起湖間的綿密關係。遺憾的是2004年的一場大火將部分老街燒毀,惟奮起湖火車站及舊車站之間的老街精華區倖免於難,觀光產業大致不受影響。江森活動中心和派出所一帶是昔日奮起湖最早形成的聚落,迄今仍維持舊時的形式樣貌。從奮起湖大飯店到活動中心沿途,兩旁盡是古老的舊房子和斑駁的石階,活動中心旁邊還有一間古樸的天主教堂,在林霧中,映照著老街的繁華和蕭條起落,彷彿有種獨特的歷史寂寞。除了老街享有美名。奮起湖周遭亦有豐富的自然景觀,當地居民曾開發出所謂的16個景。這16個景分布在周遭的步道路線上,如今景點又增加許多,諸如日本神社、悶柴窯、楓林峽、糕仔崁古道等,皆是值得走訪的景點。
阿里山國家風景區成立後,開始整修奮起湖外圍的棧道設施,從糕仔崁古道循當年的奮瑞古道上行,可繞行169縣道再回到舊車站。續往土地公廟則接上下半段的木棧道回到派出所的道路。這段環繞奮起湖村落的棧道,由於人為干擾較少,木棧道及古道是觀賞螢火蟲的路線。如腳力不錯,亦可挑戰大凍山國家步道及周邊較具挑戰性的景點,惟行程規劃至少要住宿一晚,時間較為充裕。
以上文章引用網址 http://www.ali-nsa.net/user/Article.aspx?Lang=1&SNo=040037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