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隆市廟口小吃

2016-07-29
台灣各地有歷史的鄉土小吃區,大都伴隨位於市集、香火鼎盛的廟宇而產生,稱為廟口小吃。基隆奠濟宮的廟口小吃,更因有口皆碑,引來的食客多於香客,形成以美食取勝的的觀光區。
 
奠濟宮何時出現廟口小吃,並無文獻記載,不過可以想像,早年廟埕上常有香客往來,有時還有有野台戲、江湖賣藝的表演,所以一定會跟著出現賣吃賣喝的流動攤販。
 
根據長者口述,在記憶中所能追溯到的日治時代晚期,廟埕兩旁的房子已有固定攤販,廟埕中間也有以帆布搭成的臨時攤販,今仁三路上則有一些會遭警察取締的流動攤販。當時,基隆雖然只有五、六萬人口,但廟口一帶是商業中心,常有人潮。
 
戰後,基隆快速發展,人口激增,廟口生意大好,固定攤販從廟埕一直擴張到仁三路上,形成一條飲食街道,後來愛四路上還有傍晚才出來的流動攤販,場面更大。
 
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,台灣的飲食文化非常豐富,以閩粵移民的飲食基礎,融入了原住民、荷蘭人、西班牙人、日本人的飲食,再加上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時帶來中國各省的美食,以及台灣民生富裕後引進世界各國的美食。這些飲食,以及彼此之間融合與創新,形成東西並列、漢和雜陳外加鄉土味的台灣小吃。
 
台灣獨樹一幟的小吃文化,當時反映在台灣的重要港口--基隆,並且集中表現在基隆的市中心--廟口。
 
在基隆廟口全年無休的小吃展覽場上,陳列著各式各樣的作品,從米類、麵粉類、豆類、海產類、肉類到甜點和冰品,讓人眼花撩亂,食指大動。在很多美食專家的評論中,基隆廟口小吃得到「種類之多,全台之冠」的美譽。


以上文章引用網址  http://tour.klcg.gov.tw/Miaokow/Default2.aspx